中天期货油脂油料研究日报20180903
1.油籽
1.1国产大豆
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会同有关机构,发布了最新一期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调减了2017/18年度(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大豆进口量,并预计2018/19年度(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中国大豆进口量将出现多年来的首次下降。
本月估计,2017/18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9390万吨,比上月估计数调减207万吨,但仍较上年度持平略增。据海关数据,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中国累计进口大豆7697万吨,与上年同期持平;预计2018年8~9月大豆累计到港量为1700万吨左右,呈充裕局面。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出口检验周报显示,截至2018年8月23日的一周,美国没有对中国(大陆地区)装运大豆。此前一周美国也没有对中国大陆装运吨,上上周装运了62,999吨。当周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检验量占到该周出口检验总量的0%,上周是0%,两周前是10.8%。
益海嘉里首席运营官表示,如果(中美两国)贸易战持续下去,中国2018/19年度(始于10月1日)的大豆进口量可能减少到8600万吨,比当前年度减少1000万吨。
《油世界》发布报告称,今年剩下四个月里,即2018年9月到12月期间,中国大豆进口将会大幅减少约600万吨。中国在7月6日宣布对包括大豆在内的数百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25%关税,以报复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过去两周来美国没有对中国装运任何大豆。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7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环比下降,因为加工厂的采购步伐放慢。此前中国加工厂赶在政府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之前大量采购,库存已经达到创纪录规模。海关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801万吨,比6月份的870万吨减少8%,比去年同期的1000万吨减少20.6%。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表示,2018/19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将出现15年来首次下降,国家根油信息中心8月份预计,2017/18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为10955万吨,其中国产大豆产量预计为1455万吨。大豆进口量预计为9500万吨。
进口大豆理论成本:CBOT大豆11月合约831美分,10月船期对11月合约巴西大豆贴水报价305美分,折最新进口大豆理论成本3333元/吨
中美贸易谈判氛围有所改善,但仍未取得阶段性的进展,后期还有较大变数,或将对豆类价格形成冲击。
上周三中国通过拍卖会售出40,266吨2013年国家临时存储大豆,相当于计划销售量3012,237吨的13.36%。周三拍卖会的大豆成交价格区间位于2960到3050元/吨之间,平均价格为每吨3002元,低于上周的均价3020元/吨,也低于两周前的均价3012元/吨。
由于2017年国产大豆种植收益明显低于其他粮食品种,且销售不便,加之今年利好政策出台相对较晚,2018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仍然小幅下降。据中华粮网初步预计,今年国内大豆播种面积约1.15亿亩,同比减少200万亩,减幅1.70%;如果后期天气正常,预计今年国内大豆产量约288亿斤,同比减产5亿斤,减幅1.71%。
7月份东北大部、内蒙古大部农区出现明显降水,较去年同期明显偏多,整体墒情适宜,利于大豆鼓粒成熟,预计全国大豆产量增加近100万吨。
人民币汇率近期波动较大,在美国加息的背景下,后期仍有一定的贬值压力,贸易战的后期发展仍不明朗。如果贬值是中长期现象,则必然增加商品成本,从而推高价格。目前主流论调认为人民币仅是正常的区间波动,不会发展为趋势性的贬值。中美贸易战仍是近期行情的重要影响因素,后期的不确定性较大,对资本市场的冲击不可忽视。油脂类商品的基本面变化不大,市场波动主要是情绪层面的反应。短期受政策冲击波动较大,中期形势仍需关注供需基本面的变化。目前盘面可能波动性较大,操作上建议先离场观望,等待形势进一步明朗再寻找机会。
1.2国际大豆
美国农业部(USDA)周四公布的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8月23日当周,美国2017-18年度大豆出口净销售110,900吨,2018-19年度大豆出口净销售591,600吨。
美国农业部(USDA)在每周作物生长报告中公布称,截至2018年8月26日当周,美国大豆优良率为66%,略高于市场预估均值的65%,前一周为65%,去年同期为61%。当周,美国大豆落叶率为7%,去年同期为5%,五年均值为4%。当周,美国大豆结荚率为95%.之前一周为91%,去年同期为92%,五年均值为90%。
Farmer公司上周组织人员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为期四天的实地考察,预计美国大豆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46.83亿蒲式耳,超过美国农业部预测的45.86亿蒲式耳。福斯通公司将2018年美国大豆单产预测数据从8月1日预测的51.5蒲式耳上调到53.8蒲式耳/英亩,这将是历史最高纪录。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出口检验周报显示,上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下滑,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截至2018年8月16日的一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639,001吨,上周为581,314吨,去年同期为668,710吨。
美国农业部在2018年8月份供需报告里预测,2017年9月到2018年8月份的年度里,美国大豆出口量为21.10亿蒲式耳,高于7月份预测的20.85亿蒲式耳,但是仍然比2016/17年度的21.66亿蒲减少了2.6%,这也是五年来首次同比下滑。2018/19年度的大豆出口量预计为20.60亿蒲式耳,高于7月份预测的20.40亿蒲式耳。
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年美国大豆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46亿蒲式耳,超过分析师预测的44亿蒲式耳。2018/19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也将增至空前的7.85亿蒲式耳。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预计增至1.059亿吨,相比之下,上年为9560万吨。
美国周末迎来对作物生长有利的降雨,加上预报本周还将有降雨,支撑了大豆和玉米的单产预期。年度作物巡查团周一称,美国南达科他州东南部和俄亥俄州中西部的玉米和大豆单产料高于均值,季末降水和较为温和的气温都对作物有利。
受中美贸易战升级的影响,巴西大豆出口大幅增加。巴西政府的数据显示,7月份巴西对中国出口了797万吨大豆,占到当月巴西大豆出口量的八成左右,但是比6月份的出口量减少了3个百分点左右。巴西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本周预测2017/18年度有调查结果显示,分析师平均预计巴西2018/19年度大豆作物种植面积料增至纪录高位的3628万公顷,尽管汇率波动和运费成本仍存在不确定性。分析师还预计,巴西2018/19年度大豆产量料增至1.1976亿吨,较该国官方公布的上一年度产量增加0.65%。
美国大豆出口商称,巴基斯坦、墨西哥、孟加拉和一些其他买家已经采购美国大豆,这使得大豆价格受到支持。但最终来看,非中国买家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将会离市。对于美国农户来说,关键问题是这些买便宜货的进口国能够在多久时间里填补中国买家缺席留下的空缺。
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干散货运价指数周五跌至七周最低,因海峡型船和巴拿马型船需求疲弱。整体干散货运价指数连续第七日走低,下跌35点,或2.2%,报1,579点。该指数本周下跌约7%,为连续第二周周线下跌。
上周五,美国大豆现货市场报价上涨。传言阿根廷可能重新对谷物出口征收关税,对包括大豆在内的农产品价格构成提振。在美湾,美国1号黄大豆现货平均报价为每蒲式耳8.69美元,约合每吨319.3美元,比上一交易日上涨12.5美分。在伊利诺伊州的中部地区,大豆加工厂收购大豆的平均报价为每蒲7.97美元,比上一交易日上涨14.5美分。
上周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收盘上涨。9月大豆期货合约收高13.5美分,报收833美分/蒲式耳。11月大豆期约收高12美分,报收843.5美分/蒲式耳。
1.3国内豆粕
国内豆粕现货行情上涨。其中,大连地区油厂豆粕价格:43%蛋白:停报。天津地区行情油厂豆粕价格:43%蛋白:停报。广东东莞地区油厂豆粕价格:43%蛋白:3240元。广西防城港地区油厂豆粕价格:43%蛋白:3230元/吨。连云港地区油厂豆粕价格:43%蛋白:3220元/吨。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压榨周报显示,过去一周美国大豆压榨利润保持稳定,远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截至周四(8月30日)的一周,美国大豆压榨利润为每蒲式耳2.71美元,一周前是2.71美元/蒲式耳,去年同期为1.56美元/蒲式耳。
美国农业部(USDA)上周四公布的豆粕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8月23日当周,美国2017-18年度豆粕出口净销售减少21,500吨,2018-19年度豆粕出口净销售500,000吨。当周,美国2017-18年度豆粕出口装船253,100吨。
随着今年贸易战推动国内豆粕价格持续攀升,豆粕与杂粕价差大幅扩大,杂粕使用价值回升,用杂粕替代豆粕将变得经济可行,部分饲料企业开始上调杂粕添加比例,降低豆粕添加比例。2018年上半年,豆粕饲用消费量同比下降0.42%,添加比例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阿根廷油籽压榨厂的行业组织CIARA负责人表示,阿根廷大豆压榨厂将在未来数月里进入中国豆粕市场。CIARA总裁古斯塔沃·艾迪格拉斯表示,阿根廷政府将向中国政府提交一份寻求向中国出口豆粕的企业名单。这些企业包括邦吉和嘉吉在阿根廷的分公司。
《油世界》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迄今美国豆粕出口强劲,达到空前水平,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首先,阿根廷出口供应持续短缺,提高买家对其他供应国的依赖度。其次,中美贸易冲突提振美国大豆加工,为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提供创纪录的豆粕供应。但是,即使美国出口异常庞大,豆粕出口总量依然有限。2018年7月到12月期间美国豆粕出口仍需大幅增加,才能满足全球需求。2018年1月到6月期间全球豆粕出口预期达到3350万吨,略高于上年同期,期间美国市场份额从17%提高到21%。
中美贸易战仍在持续之中,市场处于大幅震荡之中,后续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对豆类进口有很大的影响,关注其进展情况。
短期内从原料大豆到豆粕供应都还比较充足,7月大豆实际到货量在950-960万吨之间,而8月份可能会维持在880万吨左右,9月份预计在700-720万吨之间。由于受目前国内港口拥堵情况比较严重,卸货并及时的影响,因此7、8月份的大豆到货量可能会有所调整,实际到货量低于预估的可能性较大,8月份也要视港口卸货情况来看,而9月份则要视巴西的装运速度。整体来看,9月份之前大豆供应并不会出现短缺,10月份预计会消化一部分库存,而11月之后市场才可能会面临大豆供应不足的局面。
尽管近期猪肉价格季节性上涨,但总体仍处于下行通道,预计到明年上半年生猪养殖效益仍难以明显改善,将抑制饲料消费需求。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18年4~7月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下降,累计降幅分别为3.9%、5.6%。
禽蛋方面,近期鸡蛋价格回归性回涨。由于北方主产区鸡蛋外运不通畅,导致产区鸡蛋价格出现明显走跌。随着外运市场的部分恢复,鸡蛋销售通畅,鸡蛋价格开始回归性回涨。加上贸易商适度补库的推动,鸡蛋价格出现上涨;近期白羽肉毛鸡价格稳中略涨,总体上处于稳定状态,肉鸡屠宰企业依然亏损。
豆粕行情短线反弹,中期受基本面影响可能难有持续性很强的行情。后期仍有可能受贸易战的影响而波动。操作上建议暂时离场,等待形势进一步明朗。
1.4菜籽粕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8月份全球农业产量报告显示,2018/19年度欧盟油菜籽产量预计为192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低100万吨或5%,比上年减少13%。报告称,2018/19年度欧盟油菜籽播种面积预计为680万公顷,比上月预测值高出10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单产预计为2.81吨/公顷,比上月预测值低6%,比上年减少13%,比五年平均水平减少15%。
中国2018/19年度油菜籽产量预计为1420万吨,低于上年的1440万吨。进口量预计为530万吨,高于上年的465万吨。
《油世界》称,2018/19年度全球10种油籽产量预计为5.824亿吨,比最初预期值低200万吨,不过比上年增加2150万吨。未来一两个月的天气状况将决定着北半球油籽产量规模。2018/19年度全油菜籽产量增幅有限,只有40万吨,因为一些国家的产量数据下调。尽管如此,全球油菜籽产量仍将是四年来的最高水平6700万吨。
加拿大农业暨农业食品部称,2017/18年度加拿大油菜籽期末库存预计为270万吨,比5月份的预测高出20万吨。2018/19年度油菜籽期末库存预计为170万吨,比5月份的预测高出20万吨。
加拿大农业暨农业食品部发布的6月份供需报告显示,2018/19年度加拿大油菜籽产量预计为1915万吨,与上月预测值相一致,但是低于2017/18年度的2131.3万吨。
欧盟农作物监测机构MARS本周发布的月度报告称,由于欧洲北部出现高温干燥天气,而法国又出现不合时宜的暴雨,已经造成今年欧盟谷物和油菜籽单产潜力下降。欧盟油菜籽单产预测数据从3.19吨下调到3.05吨/公顷。
国内方面,由于压榨利润良好,油厂未来两个月的菜籽基本买满,不会出现供应断档的现象,所以菜粕的供应仍有保障。据监测,截至6月16日当周,两广及福建地区油厂菜粕库存增加至4.92万吨,较上周4.51万吨增加4100吨,油厂开机率保持回升,菜粕库存依旧充足。
鉴于菜籽种植收益持续下滑,农民种植意向下降,两湖地区种植面积下降明显。再加上菜油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区间,预期供给下降趋势难以改善。
新季菜籽减产已成定局,后期菜粕供应将趋紧,有望对菜粕期价形成支撑。
豆粕的走势对菜粕价格有相当大的影响,短期内仍以跟随豆粕走势为主。
豆粕短期波动带动菜粕同步运行,菜粕短线反弹后波动加大。中期的基本面支撑并不是很强。操作上建议保持观望为好。
2.油脂
2.1.豆油
现货方面,豆油报价小幅上涨。山东日照地区一级豆油5630元/吨,上涨20元/吨。天津工厂报价5640元/吨,与前一交易日持平。广州工厂报价5670元/吨,上涨20元/吨。
美国农业部(USDA)周四公布的大豆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8月23日当周,美国2017-18年度大豆出口净销售110,900吨,2018-19年度大豆出口净销售591,600吨。当周,美国2017-18年度大豆出口装船973,100吨。
分析师预估,6月末美国豆油供应量料为18.07亿磅,较5月末的18.56亿磅下滑2.6%. 2017年6末豆油库存为17.03亿磅。若预估成真,6月末豆油库存将为1月以来最低水平。
截止8月17日,国内豆油商业库存总量161.3万吨,较上周同期的159.68万吨增1.62万吨,增幅为1.01%,但较上个月同期157万吨增4.3万吨,增幅为2.74%,较去年同期的144万吨增17.3万吨幅增12.01%,五年同期均值132.36万吨。
目前双节备货亦然启动,上周豆油消费量在35万吨以上,但因供应增量更大,使得库存仍继续增加,之后的两周开机率预期仍维持高位,豆油供应量庞大,消费若无进一步增加,库存大概率会继续累积,双节备货的去库存效应将难以显现。
政府开启了临储大豆和豆油的抛售,持续向市场提供充足货源,使得豆油供应过剩。由于需求低迷,临储豆油抛售成交极为清淡。
截止8月24日,国内豆油商业库存总量163.88万吨,较上周同期的161.3万吨增2.58万吨,增幅为1.6%,较上个月同期156.4万吨增7.48万吨,增幅为4.78%,较去年同期的143.5万吨增20.38万吨幅增14.2%,五年同期均值132.93万吨。
估据Cofeed最新调查,2018年8月份国内各港口进口大豆预报到港133船847.9万吨。9月份大豆到港最新预期在800万吨,较上周预期降50万吨,10月份初步预期维持760万吨。11月大豆到港初步预估维持700万吨。11-12月大豆供应仍不足,但远期仍可能继续买入大豆。
当前国内大豆采购仍以南美大豆为主,9月后才将逐渐转向美国,中美互征关税对中短期大豆采购并不构成太大威胁,当前国内仍面临着港口大豆爆仓的尴尬局面。
昨日CBOT豆油期货收盘上涨。10月交割的豆油期约上涨0.09美分,报收28.51美分/磅;12月豆油期约上涨0.1美分,报收28.77美分/磅。
豆油基本面偏弱,但短期企稳并有所反弹。目前盘面上震荡,暂时保持观望,等待行情进一步明确。
2.2棕榈油
现货方面,棕榈油报价小幅上涨。广东地区棕榈油报价4870元/吨,上涨10元/吨。张家港报价4850元/吨,上涨20元/吨。天津报价4850元/吨,上涨10元/吨。
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MPOB)在上周三发表的声明中称,马来西亚下调8月毛棕榈油出口关税至4.5%,马来西亚7月毛棕榈油出口关税为5%。
RAM评级机构预计今年下半年棕榈油价格可能进一步跌至2300令吉/吨,因为全球供应仍超过需求。相比之下,上半年平均价格为2421令吉。
国际油价上周五下跌,因全球贸易战可能打击能源需求的优虑重燃,但美国制裁伊朗和委内瑞拉产量下降限制跌幅。NYMEX10月原油下跌0.45美元,结算价报每桶69.80美元。本月美国原油升1.5%。布伦特10原油下跌35美元,结算价报每桶77.42美元。本月布伦特原油涨4.3%。
据路透社进行的调查结果发现,马来西亚7月底棕榈油库存可能增至五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因为产量增幅超过出口。
船运调查机构SGS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8月1-25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为786,947吨,环比减少13.6%。作为对比, 8月1-20日出口量环比减少9.61%。
船运调查公司AmSpec Agri马来西亚公司称,今年8月1-25日期间,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为821,485吨,环比减少9%。作为对比,8月1-20日出口量环比减少10.58%。
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公布的库存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对棕榈油价格构成利多支持。这份报告显示7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为150万吨,环比提高12.8%;出口量为121万吨,环比提高6.8%;期末库存为221万吨,环比提高1.3%。报告出台前,分析师预计7月份棕榈油产量为154万吨,环比提高15.9%;出口量为114万吨,环比提高0.9%;期末库存为234万吨,环比提高7.0%。
考虑到棕榈油已进入增产周期,过去10年马来西亚棕榈油5月份产量均环比增加,产区棕榈油阶段性供给压力仍在。
产量方面,1-5月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7587151吨,较2017年同期的7201929吨增加504006吨,增幅为5.3%。出口方面,因马毛棕出口关税恢复至5%加上印度植物油进口关税提高,6月马棕出口仍不乐观,后期出口能否增加还需看生物柴油需求。
上周五,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BMD)因公共假日休市。
棕榈油自身基本面偏弱,短期受原油价格影响而波动,盘面上连续小幅反弹。操作上保持观望,等待形势进一步明朗。
2.3 菜油
战略谷物公司发布报告,进一步下调2018年欧盟油菜籽产量预测值,因为北欧产量下调,尤其是法国、德国、波兰和丹麦。战略谷物公司将今年欧盟油菜籽产量预测数据下调到1995万吨,低于7月初的2110万吨,也低于5月初预测的2220万吨。最新的产量数据将比上年的2200万吨减少9.5%,这意味着2017/18年度的过剩供应将在2018/19年度所消化。
战略谷物公司预计2018年欧盟油菜籽播种面积为679万公顷,略高于早先预测的67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4%。平均单产预计为2.94吨/公顷,低于早先预测的3.13吨,比上年减少10.7%。
国储菜油即将拍卖殆尽,且国产菜籽连年减产,但进口菜油增加,消费低迷,近几个月菜油库存持续增加。截至8月上旬,国内油厂及贸易商菜油库存高企,与去年高位持平。
截至8月17日,国内沿海地区进口菜籽总库存增至70.5万吨,较上周增长10.5%,较去年同期增长47.8%。其中,两广及福建地区菜籽库存增至50.7万吨,较上周增长6.9%,较去年同期增长42.4%。此外,沿海地区菜油库存为51.93万吨,基本持平于去年同期,但明显高于2014~2016年同期约31万吨的平均水平。
截至8月14日,9月份船期加拿大进口菜油成本为6340元/吨,相比国内张家港地区毛菜油现货价格6400元/吨仍有60元/吨的价格优势,相较国内菜油期货1809合约6380元/吨也有40元/吨的价差,而12月份船期的进口菜油成本为6458元/吨,相比菜油期货1901合约6586元/吨的价差更是高达128元/吨。可见,进口菜油还是有利可图,关键取决于国内市场的需求情况。
菜油需求始终低迷,一方面与3月以来菜豆、菜棕价差偏高有关,另一方面也有定向销售及拍卖菜油的影响。
全球菜籽减产,全球可出口到中国的菜油数量有限,下一作物年度国内菜油供需缺口明显。
由于进口菜籽压榨利润一直维持在50—250元/吨,贸易商进口积极,沿海地区油厂开机率较高,令沿海地区油厂菜油库存升至历史相对高位。截至7月27日,沿海地区油厂菜油库存增加至11.42万吨,较上周增加3200吨,较去年同期9.3万吨增加22.8%。
国产菜油价格大幅上涨之后,加拿大菜油进口利润较好,交易商开始买加拿大菜油抛售国内菜油期货,对郑油形成打压。
据监测,目前沿海地区菜油和豆油的价差在900元/吨左右,使得菜油性价比较差,不利于其抢占油脂消费市场份额。另据监测,截至6月22日当周,沿海油厂菜油成交量仅为1.68万吨,仍处于周成交历史偏低水平。
由于国内菜籽种植面积的减少,新季冬播菜籽的供应量与价格有一定的支撑。
菜油在此前涨幅较大,在近期的回调中也承受到较大的下行压力。目前菜油短期内受豆油波动的影响,中期形势并无根本性改观,为了降低风险,建议暂时保持观望,观察贸易战的影响能否持续。